来源: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1月1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21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统计数据发布会,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兼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胡文辉会上表示,“国内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进一步被激发;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数字经济、医疗领域专利储备进一步增加;外国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信心进一步增强。” 同时,2021年中国知识产权各项工作量质和数量均有明显提高,各项数据呈现四方面特点。
2021年知识产权数据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截至2021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59.7万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较上一年增加1.2件;有效商标注册量为3724.0万件;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0个,累计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6562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发证5.2万件。2021年,我国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7.3万件,收到5928件国内申请人的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
2021年,我国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国内企业拥有190.8万件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2.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0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1.3万件,占国内企业总量的63.6%。
会上提到,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统计,截至2021年底,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增长最快的3个领域分别是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医疗技术(100.3%、32.7%和28.7%)。
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推动知识产权融入创新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0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超过12万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6%。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已建成57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30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指导中心和22个地方分中心。 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地方通报了4批共计81.5万件违规专利申请,前3批专利申请中的97%被撤销; 打击48.2万件恶意商标注册申请。
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专项行动,打击不规范专利申请,进一步加强对专利专业人员的监管。 快速批复“长津湖之战”、“全红婵”等1111件商标恶意抢注案件,宣告1635件注册商标无效,查办涉嫌不良影响及恶意商标注册疑似案件线索1062条,有助于保持高压姿势,严厉打击恶意商标注册。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即将开幕。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北京奥组委提交的会徽和名称等63个奥林匹克标志实施了保护; 加强北京冬奥会、残奥会会徽、火炬形等专利商标保护; 同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从去年10月中旬到今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专项行动。
中小企业发展获得多项支持
去年,我国专利和商标质押融资规模首次突破3000亿元,这意味着对那些贷款较难的企业来说,贷款变得更容易了。 专利商标质押融资3098亿元,增长近42%,惠及1.5万家企业。 其中,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贷款惠及1.1万家企业,占比71.8%,充分体现了面向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的普惠性。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如何在知识产权政策支持下快速成长?
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为期3年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 努力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对中小企业的覆盖范围,确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及百家园区、万家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新修订的专利法规定了开放许可制度。 胡文辉表示:“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发布许可证费用统计数据,并制定了评估标准,为系统的有效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将提高许可证申报、信息披露和备案的便利化水平; 完善使用费定价、授权对接等配套服务。胡教授表示,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做好纠纷调解工作,并结合专利商业化专项计划深化行动,鼓励更多人利用好这一制度,刺激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