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日报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高度评价中国在发展进程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他表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实现长足发展,成果丰硕,既造福本国人民,也为全球知识产权生态系统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开幕。邓鸿森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知识产权生态系统不仅规模庞大,质量也在持续提升。”他特别强调了中国在创新领域的进步,指出中国在2025年成功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前十。中国拥有24个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成为全球顶尖科技集群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稳居全球第二位。
邓鸿森还称赞中国绿色转型的强劲发展态势,指出电动汽车行业实现36%的快速增长,电池行业增长53%,太阳能行业增长18%。他表示,这些进展有力推动了绿色技术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目前这些领域已占据中国经济总量的近五分之一。
面对新兴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邓鸿森呼吁进行相应调整,以更好地支持数字技术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他强调,应当提高知识产权的可及性,让其不仅惠及大型企业,也要造福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必须与科研人员的追求同频共振,使实验室成果能够真正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他表示。
邓鸿森同时倡导采取更全面的知识产权管理方法——将专利、商标和设计融入统一的商业战略,并建议政策制定者统筹协调工业、数字和创意领域的知识产权政策,以促进创新协同效应。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以促进专利转化运用、赋能创新发展为宗旨,作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国家级国际展会,已成为展示国际创新成果、促进国内外产业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开幕式上,欧洲专利局局长安东尼奥·坎普诺斯通过视频连线发表致辞。他表示,该局2024年共收到20万件专利申请,其中来自中国的申请占比超过10%,中国已成为该局第四大专利申请来源国。坎普诺斯介绍说,欧专局已推出一系列服务,助力创新者更便捷、更快速地进入欧洲市场,并表示期待继续与中国深化合作,共同建设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体系。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将专利运用形象地比喻为连接创新成果与现实生产力之间的“桥梁”,强调这对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鼓励与会各方充分利用专交会平台深化知识产权交流,称该平台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