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知识产权年会近日在北京落下帷幕。短短两天时间,来自全球政企学界的8000多名参会代表围绕"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展开热烈讨论,探讨未来发展共识。国际嘉宾关注哪些知识产权议题?国际社会如何看待数字时代给知识产权事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双语周刊》采访了6位国际参会嘉宾,他们围绕创新驱动生态体系建设、技术转移、国际合作与联通等热点议题分享了各自观点和国际经验。
关键词一:创新驱动生态体系建设
杜比实验室公司副总裁及全球政策和业务负责人表示:“持续创新与知识产权协作是推动全球技术互联的关键。”作为杜比实验室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持续创新通过将先进技术授权给合作伙伴并融入其产品,构建了合作共赢、共同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在多家公司共同拥有标准化技术的情境中,另一种协作式授权应运而生。为此,杜比实验室建立了汇集标准必要专利的专利池,通过一站式授权服务,显著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在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支持下,创新与监管的有效结合使企业能够更有信心地通过授权分享技术成果,并将更多收入投入研发。这一方式不仅持续激发创新活力,也进一步强化全球技术联通,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高通公司副总裁及法律顾问指出:“中国《专利法》日益体现出对创新价值的认可与尊重。”今年正值高通成立40周年,也是高通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携手合作的第30年。长期以来,高通始终将研发置于战略核心,每年将收入的20%投入该领域,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1000亿美元,并依托全球知识产权体系有效保护创新成果。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技术标准演进与发展的基石。如果缺乏对高质量标准必要专利授权回报的确定性,早期研发投资的商业基础将难以维系。中国《专利法》不断加强对创新价值的认可,高通与众多全球企业一样,正受益于中国日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框架。
关键词二:技术转移
现代汽车公司副总裁尹承贤表示:“企业专利部门的职责,已远超越传统的专利申请范畴。”当前,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工作重心,正从单纯的确权转向全面的商业化运营。以氢动力汽车领域为例:相关知识产权不仅是现代汽车的技术资产,更是关键的战略资产,在技术协同、业务赋能、风险防护及产业合作中扮演着核心角色。通过洞察前沿知识产权趋势并探索前瞻技术,企业能够制定有效战略,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坚实的竞争优势。因此,专利部门的根本使命,在于全心全意地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真正的市场机遇。
伯明翰大学西米德兰兹健康科技创新加速器项目合作参与负责人德里克•塞尔表示:“整合知识产权与跨部门合作,是推动创新实现商业化的重要路径。”该项目通过综合支持计划、定制化援助渠道以及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成功汇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通过充分运用各方专业知识,项目不仅为创新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健康技术解决方案,还辅以专业的知识产权支持,共同推进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将知识产权资源与跨部门协作网络相结合,有效帮助创新者建立起广泛合作关系,从而推动更多英国医疗创新成果转化为实用产品,并成功走向全球市场。目前,这些努力已取得显著成效,我们期待在未来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持续推动医疗科技创新与转化。
关键词三:国际合作与联通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马德里信息和推广司经理伯努瓦•阿佩尔塞指出:“马德里体系正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该体系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一个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支持企业通过单一申请,在涵盖1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司法管辖区内注册商标,目前操作语言包括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为适应数字时代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持续升级该体系,推出的在线服务平台eMadrid极大地便利了全球用户。如今,中国企业已成为马德里体系的重要用户,通过有效利用该体系来规避风险、拓展国际市场。展望未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还致力于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并计划将服务扩展至更多新兴市场,以覆盖更广泛的区域。
沃伊切赫•普塔克指出:“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双边合作的杰出典范。”地理标志不仅与原产地紧密关联,是产品真实性与品质的保证,更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商业工具。该协定为双方的地理标志产品设立了高水平的保护机制,有效防止了名称滥用与通用化侵蚀。当前,多国正积极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地理标志体系。在这一趋势下,中国专门致力于地理标志立法的举措备受关注,发展前景广阔。为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普塔克强调,必须在关税等领域消除贸易壁垒,并采取更加积极的国际合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