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公司管理
  • 获奖和荣誉
  • 办公地点
  • 专业人员
    服务领域
    业务组
  • 机械
  • 电一
  • 电二
  • 化学和生物技术
  • 日本一部
  • 日本二部
  • 德国
  • 法律
  • 商标
  • 专家顾问
  • 新闻和出版物
  • 行业动态
  • 公司新闻
  • 永新文章
  • 细则解读2024
  • 案例速递
  • 联系我们
    招聘
    行业动态

    中国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5/10/27|行业动态

    来源:新华网

     

    近期,中国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方面步伐加快,充分彰显了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的显著成就。这一创新热潮的背后,是中国强大的产业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坚实支撑——该体系依托于一系列完善服务、促进专利转化与应用的政策框架,形成了有利于创新落地的发展环境。展望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不断激发科学与产业创新之间更加强大的协同效应。

    在北京某医疗器械公司的实验室内,一台手术机器人正以低于毫米级的精度,轻柔地剥开一枚生鹌鹑蛋的外壳,蛋壳去尽,而内膜完好如初。与此同时,一家商业航天机构的制造车间里,工程师们借助先进的3D打印技术,正逐层构建着即将用于运载火箭的精密零部件。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水下机器人已在远离海岸两千多公里的复杂环境中执行设备维护与应急作业;与此同时,无人机也在稳定动力系统的支撑下,实现了不间断超长续航飞行。

    这些场景,正是中国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方面加速迈进、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image.png

    2025年1月至5月,中国的有效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接近500万件,同比增长12.8%,而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新兴服务企业的收入增长了近10%。主要高科技制造商的工业增加值在上半年增长了9.5%。

            是什么推动了这一令人瞩目的进步?未来又将如何进一步深化这种融合?在新华社最新一期全媒体圆桌论坛《中国经济圆桌会》上,工业和科技部门官员、国家创新中心主任与一位高科技企业联合创始人共同分享了他们的见解。

     

    创新融合全面加速

            对中国国家创新中心卓越版(NICE)主任刘庆而言,今年无疑是异常忙碌的一年。该中心长期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在过去几个月中,NICE先后在丹麦、澳大利亚等国举办多场科技论坛,并于2025年上半年新增11个海外战略合作伙伴,其国际合作伙伴总数逼近百个。

     “中国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对海外科学家确实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刘庆在圆桌会议上表示。

    科技部官员秦浩元说:“作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创新中心,中国的影响力持续上升,加速了我国从全球科技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向先锋和领导者转变。”

    秦浩元在圆桌会议上说,中国在量子技术、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许多产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据他介绍,中国的研发总投资目前位居全球第二。企业在推动创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研发支出和人员占全国总量的75%以上。

    image.png

    总部位于北京的商业航天企业银河航天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高千峰表示,将科学突破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关键,在于中国强大的产业生态系统。他指出,目前航天企业的供应链已涵盖超过1000家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伙伴,而要有效驾驭如此庞大的生态系统,必须依靠深度协作。“这种开放合作在实验室与工厂之间催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 他补充道。

     

    政策支持的生态系统

    这一创新支持体系的背后,是中国政府构建的政策框架,其目的在于优化服务体系、加速专利向实际产品的转化。

    今年5月,中国发布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研发设计、技术转移与商业化、创业孵化、科技推广等重点领域的具体任务。

    工信部官员甘小斌指出:“科技服务业是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他表示,工信部正从多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包括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建立新兴领域标准体系,并通过人才计划与财政支持优化创新生态。

    作为支持创新的重要平台之一,国家创新中心卓越版(NICE)自2021年成立以来,已助力多家领先科技企业应对创新挑战,特别是在绿色环保与数字化转型等相关问题上取得进展。

    该中心主任刘庆表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0家领先企业愿意与我们开展合作。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了一支精通企业对接的专业队伍——技术经理人。”NICE 已与这些企业在共同制定技术路线图、整合上下游资源以及规划未来战略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

    与此同时,科技部也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例如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并试点建立与多元成果相适应的分类评价机制。

    科技部秦浩元提到,国家支持企业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并通过完善税收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此外,也鼓励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image.png

    展望未来,两部委官员承诺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科学与产业创新之间更紧密的协同效应。

    甘小斌表示,下一阶段希望企业在政府创新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具体措施包括邀请更多企业专家参与国家项目评审、指南编制及项目评估等工作。

    秦浩元指出,政府还将致力于构建与科技创新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体系,完善国家创新政策框架,并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

    甘小斌总结:“科技创新是活力之源,产业创新是转型之桥。二者的深度融合,将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路径。”